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认识一下这种鱼

    信息发布者:tengteng517
    2019-02-01 21:22:31   转载

    农村山中美味,也是致富经

    林蛙属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。商品名哈士蟆。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。西伯利亚、朝鲜等也有分布。各地区个体变异较大。头体和四肢较细长,行动敏捷,跳跃力强,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。体背多为土黄色,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。背侧褶在鼓膜上方向外侧弯曲。以陆栖为主,常在没有强烈光照、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。以多种昆虫为食。

    9月下旬至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,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。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,次年清明前后复苏。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节。在繁殖期间,它们会在田野的沟渠、河边用8~20天孵出蝌蚪,1个月完全变成青蛙,体长约19毫米。

    中国林蛙的体型不算大,一般成体体长为 40~60 毫米,雌蛙体型比雄蛙要大。它们的头比较扁平,头的长度与宽度基本相等,瞳孔是横椭圆形的,在颞部也就是两侧鼓膜处有明显的黑色的三角斑块,背部多为棕黄色或者灰褐色,但华中区也有个体呈现红褐色,一般背部皮肤都很光滑,但也有在肩部上方长有八字形疣粒的。它们的四肢有黑褐色的横纹,咽和胸分布有灰褐色的斑点,腹部多为白色或者黄绿色。

    图片来源:萨哈林动植物园

    中国林蛙一般生活在海拔 200~2100 米的山地,森林植被较丰富的水塘或者沟壑,活动范围一般是以水源为中心的 1000 米左右的区域。

    虽然中国林蛙在中国分布范围广泛,数量较多,目前也还属于无危物种(Least concern),但是不可忽视的是,它们仍然受到了栖地破坏和退化的威胁,主要是来自人们对环境不合理的开发,滥用自然资源。

    图片来源:萨哈林动植物园

    动物界的抗冻小能手

    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,寒冷是致命的,身体一旦被冻僵,几乎没有复活的可能。但林蛙不一样,即便是在冰冷寒冬,它们躺在森林的地面上冬眠,外部没有任何取暖物或遮蔽物,它们也依旧能够存活。

    据科学家观察,寒冬时节来临,冬眠在森林内冰冻地面的林蛙,它们体内有2/3的水分会被冻僵,冰块主要分布在体腔、皮肤表层之下、淋巴等不会对内脏产生过多影响的部位。

    这时的它们,体内的呼吸作用已完全停止,心跳也停止了,连体内新陈代谢机制也已停止运行。从表面上来看,它们与一个丧失生命的生物冰雕别无二致,而当天气回暖,它们又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。

    科学家介绍到,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林蛙,其抗冻能力有所不同。科学研究显示,生活在阿拉斯加地区的林蛙,是蛤类最杰出的“抗冻标兵”,它们冬眠的时间约为8个月,可在温度为-2摄氏度的环境中生存约两个月,能承受的极限低温为零下16摄氏度。

    那么,林蛙耐寒能力为何如此之强呢?科学家认为,这与林蛙体内三种物质有关:葡萄糖、尿素以及结合水。

    葡萄糖的作用在于能够降低林蛙体液的浓度,有效降低体内冰点。同时,林蛙体内的葡萄糖会与肝糖原进行相互转换,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;尿素的作用机理与葡萄糖作用机理有几分相似,能够调节体液浓度。此外,尿素还能对林蛙体内各种酶起到调节作用,进而提高林蛙抗冻能力。

    最后是结合水,在冬季,林蛙体内部分游离水会被自动转换为结合水,“水林蛙”变成“林蛙干”之后,可有效减少结冰的水的含量,可提高体液浓度,还能降低冰点,一举三得。

    哈佛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家Mehmet Toner表示,目前,科学界还在对林蛙展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。希望通过分析林蛙体内的作用机制,能研究出冰冻器官的方法,为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提供更好保障。

    还有一个问题是人们对中医药和食用的需求,所以中国林蛙也成了“三有动物”,即受保护的“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、有科学研究价值”的野生动物,因此不少地方都有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“保护行为”,但这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保护难免偏颇。因为林蛙油被列入了中国药典,所以原则上就不允许林蛙再被作为食品资源进行加工,从而在政策上降低了食品市场的需求量,但仍有食品行业人士在进行争取药食同源的行政许可。即便是有相关的“保护”规定,民间广泛的药用和食用需求导致的滥捕行为,还是会对中国林蛙野生资源尤其是栖地有一定的影响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